七月初的一天,家住江洲的张奶奶像往常一样在太阳下晒东西,到了傍晚时分突然开始拉肚子,开始还是稀的,后来次数越来越频繁,数不清拉了多少次,最后竟然拉出鲜血了!
张奶奶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她非常害怕,赶紧打电话给女儿,去附近的医院治疗了两三天,没有效果,由救护车从新港镇码头接至九江方大石化医院。
入院的时候张奶奶精神较差,在救护车上就感觉到恶心,下车后出现呕吐。蔡长春教授医疗团队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结肠镜检查,认真细致地鉴别几种症状较为相似的疾病。
结肠镜检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见单侧界限清晰的粘膜水肿出血,与直肠界限清晰明显。原来,张奶奶不是肠炎,也不是痔疮,而是缺血性肠病!结肠镜发挥了威力,揪出了让张奶奶便血的幕后元凶!
缺血性肠病非常危险!肠壁缺血缺氧,最终会发生肠梗死,重者可致肠穿孔、腹膜炎及休克,危及生命!
消化科专家蔡长春教授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第一时间发现了缺血性肠病,马上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肠梗死,张奶奶当天就止住了便血,精神好了很多。
腹主动脉CTA检查
这以后,张奶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大便颜色也恢复了正常的黄色,结肠镜复查:升结肠、降结肠、直肠粘膜呈桔红色,光滑湿润有光泽。张奶奶一家感激的说:“教授是真好啊!”
张奶奶说:“到医院来之前,肚子又不疼,我是肠发炎,就是炎症,我不知道是肠发炎症,我在家里就拉了三天的血,家属开始以为是痔疮、内痔,我就在家用尿不湿,我不知道是肠有问题,还以为是痔疮,哪知道是肠这里出的血,后面尿不湿里全是血。我后面要去打车,在河边走一下,感觉好累,然后这边有救护车等着,我后面就爬不起来了。”
张奶奶的女儿感慨地说:“拉肚子以后,拉了血就打电话给我,我就说不会吧,难不成是胃出血,赶快到医院去,连续打了两三天针,没有效果,要赶我出院,我就赶快联系我家里的一个熟人,也是这里一个教授,然后就到这里来了,打了第一针,就把我妈妈的止吐症状压下来了,我说这个医生真好,教授是真好,之前到哪里去都没有像这样压住,压住就不吐了,也就不会继续伤人了,然后就做肠镜检查,后面就一天比一天好,确实好,今天是准备出院,今天办理出院,明天一早就走。
小科普
肠道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水的重要器官,而这些活动都要依赖肠系膜动脉提供的充足血液来完成。
缺血性肠病是供应小肠、大肠的动脉供血不足(或者淤血),致使所支配的肠段缺血、肠壁营养障碍。
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中老年人逐渐增加的疾病。缺血性肠病症状多种多样,其中腹痛、便血和腹泻是主要表现。
急性缺血性肠病常是由于狭窄的肠系膜动脉血管突然被血栓堵塞所引起,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困难,病死率较高。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房颤者,如果突发腹痛、腹泻、便血,要警惕急性缺血性肠病可能。
如何预防
♥饮食要注意,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少吃油腻性食物,不吃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品,要低盐低脂饮食。一定要远离烟酒,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中老年人要适当的运动,尽量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等,以便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凝聚。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切忌熬夜。
♥定期体检。控制好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可以避免缺血性肠病的发病。
♥因缺血性肠病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及各种心脏病,所以要积极预防及治疗动脉硬化。